第一章 替父入荊州(1 / 2)

漢初平元年,一名身穿青色襜褕,頭戴束髻冠,年約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正站在宜城之外,望著這座土牆僅丈餘的小小縣城出了神。

“漢末……等了多少年,終是來了這南郡。”

感慨了良久,便見這名為劉琦的年輕人從腰間拿出了隨身的水囊,拔出塞子‘咕咚咕咚’的仰頭喝了一口,歎道:“今後,這一生的榮辱成敗,就要置於這風口浪尖了。”

早在數年前,山陽郡高平縣劉琦本人便已經在一場大病中去了魂,此時占據這具身體的靈魂,是一名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網文愛好者。

幾年前,當他得知自己成為了漢末劉琦的時候,心中一半是感到驚詫,一半是對自己身份的自嘲。

憑良心說,身為西漢魯恭王劉餘後人、六百石北軍中侯劉表之子,劉琦被很多人赤裸裸的羨慕著。

就這個時代的背景而言,說他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勉強算是夠格。

但就著後人的評價,他卻隻是一隻含著金湯勺出世的豬——豚犬兒。

一生幾無作為,被襄陽蔡州宗族蔡氏所逼,遠遁江夏郡,失去了繼承父業的機會,本該屬於他的荊州最終為曹、孫、劉三家瓜分。

而他劉琦,一生最著名的評價,便是曹操那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

委屈活著憋屈死去,死後還要背上一個豬狗小兒之名。

要認命嗎?當然不認。

從知曉了自己身份的那一日,劉琦便開始給自己的人生製定了一係列的規劃。

他認真的學習了他能夠接觸到的每一卷簡牘文獻,勤學六藝,為自己的未來打基礎。

幾年前,劉琦懇求其父劉表,想動用家族人脈和錢帛,在山陽郡謀個仕途。

身為以清流名士自居的劉表之子,謀一個出身很重要。

但這可難壞了劉表。

彆看劉表在雒陽任北軍中侯,但想讓讓劉琦在山陽郡拿到孝廉名額極是不易。

漢製有令,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不滿二十萬口二歲一人,不滿十萬口三歲一人。

所率之口代表人頭稅,製律之中所指的範圍是十五歲的成年人,成年人納的稅名為‘算賦’,兒童的人頭稅名為‘口錢’,而舉孝廉察舉者皆為成年男子,故隻計成年男丁的‘算賦’。

劉琦戶籍所在的山陽郡口六十萬,再核減女眷算賦以及兒童口錢,其郡所率僅二十萬口,每年隻能舉孝廉一人。

且在被舉孝廉之前,還有一連串的繁瑣步驟。

重中之重就是要先入太學。

在太學畢業考試中,被評為“甲”等的補郎或是“乙”等的補吏,分往地方,再由所在郡國舉為孝廉,重新召入雒陽,入郎署,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是為三署郎,供官吏人才儲備,再重新被放任到地方,可任令、長、丞。

這一大套步驟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黃金滿籝,不如遺子一經”,兩千石的郡守級望族或經學世襲子弟想入太學,有的可能十二三歲就去了,但尋常人家的讀書人想入太學,很多人甚至熬到死都不可能……

劉表曾受黨錮牽連,他的後代想入太學卻有諸多掣肘。

幸運的是,時值地方郡守多是在西園買官而速任,導致很多郡守手中那個可舉薦太學生的名額易廢,使得劉氏父子有機會在山陽郡守手中將其一太學生名額買下。

又因”廢史立牧”政策初定,負責管轄博士和太學的劉焉遷州牧,新任太常在西園擲巨資上位,急需回本,給了劉氏父子機會,買定科甲名額,在雒陽象征性的過了遍水後,便匆匆到地方補郎,又通過何進和山陽郡守的門路,舉當年的孝廉入左中郎將署為郎,再以最快的速度下放……

若無“西園賣官”“廢史立牧”等政,加上劉表正巧被何進征辟,劉琦想舉孝廉,這輩子都難。

終於,在兩年前,他被指往巨野縣,成了秩俸兩百石的掌軍縣尉。

秩俸雖比在京中做郎官低了,但終歸是一腳踏入地方,有了實職,可以徐圖發展,不需在京中那兩千人的三署郎大隊中苦苦煎熬等待了。

劉琦在地方任職一年有餘,其父劉表突然派人送來了一封重要的家書,簡牘中言: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逼死,劉表經舉薦受任六百石荊州刺史,負責監察荊州諸郡官吏,擇日走馬上任。

劉琦一直等的就是這一天!

他要去荊州!親手改變自己的命運!

得到劉表的家書後,年少的劉琦立刻做出了一件讓整個山陽劉氏及同僚都不理解的事——他毅然辭去兩百石的縣尉之職,並置書於其父劉表,言明自己要和劉表一同前往荊州赴任。

其實,依照他現如今表現出的能力,再加上劉表在雒陽的人脈,若再堅持幾年乾些政績,想辦法買通選部的人,幾年後進雒陽做個六百石的議郎、中郎之類的,絕非難事。

他還年輕,若果真能進雒陽打拚,說不定還能在知天命前,熬出個兩千石!

可他為何非要棄官跟劉表去荊州趟這渾水?

眼下的荊州七郡,南陽郡守和原刺史皆因孫堅而死,宗族遍地,又有袁術霸占南陽郡,內憂外患時局動蕩,並非什麼好地方。

劉琦對外言稱:自己隨劉表去荊州,隻是恐家嚴年事已高,獨身上任恐有疏失,其所為隻為儘人子之道。

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這年頭凡事以孝為德行之本,劉琦這番解釋,不但說的過去,更是借機刷了一波聲望。

但事實上,他是在堅定的一步步執行自己的計劃——在劉表上任的早些年裡,讓自己成為荊州不可替代的少君。

……

劉表在雒陽任北軍中侯,卸任交接頗有周折,其言到荊州最快也要在三個月後。

故劉琦先往荊州,來替劉表探路。

劉表雖不想讓兒子辭官,但兩人相隔實在太遠,劉表光憑扯嗓子也喊不住他!權衡一番之後,最終還是答應了。

劉表致書與劉琦,征辟他為刺史掾史,吩咐劉琦變賣族中財貨,彙族中私士,先行前往荊州探查。

這一探之下,劉琦就探到了臨近襄陽縣的宜城。

……

“伯瑜,再往前走,便是宜縣轄境!你我且莫向前了,在這裡駐紮靜候叔父可好?”

說話者乃是隨劉琦一起來荊州的同宗,高平縣人劉磐。

劉磐乃劉表長兄之子,是山陽劉氏中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也是和劉琦從小一塊玩到大的從兄弟,山陽劉氏的兵壯,平日都歸他操練。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