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一夢千年(結局)(1 / 2)

鄴城,荀彧的府邸。

劉琦在許攸的帶領下,走進了荀彧的居所。

荀彧的府邸並不奢華,也不大,很簡單,也很樸素。

單從府邸的布置,就能夠看出他這個人的品性。

荀彧的靈柩此刻就擺在正廳內,廳堂內到處掛白,他的家眷按照禮節,恭迎並感謝劉琦入府祭奠。

劉琦來到荀彧的靈柩前,祭奠英靈。

祭奠完荀彧之後,荀彧的夫人將荀彧留下的一份遺書交給了劉琦。

劉琦拆開,仔細觀瞧。

隨後,他大概知道了荀彧心中的苦衷。

荀彧並不是不想報效漢室,事實正相反的,他非常希望能夠為漢室朝廷效力,一展胸中所學。

但是荀彧也有荀彧的尊嚴。

荀彧自視頗高,他認為荀氏這一代人中,自己應該是荀家的第一人傑。

但是他的弟弟荀諶,以及他的侄子荀攸,再選擇主公方麵,都比自己要有遠見。

他們選擇了劉琦,而荀彧卻選擇了曹操。

而且荀彧在選擇曹操後,一直也不後悔。曹操的能力確非常讓荀彧佩服。

他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

但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事件,曹操最終成為了大漢的叛逆,而劉琦卻成為了大漢的皇帝。

隨著時間的推移,荀彧能夠知道,誰才是最後能夠真正統一天下的雄主。

但是就讓他這麼背曹投劉,他心中實在是無法說服自己,因為他有他的尊嚴和傲氣。

現在的荀彧如果肯投降劉琦的話,毫無疑問,他也一定會得到他想要的。

輔佐新君執政於漢,名垂青史,就算做不上首輔,但也一定會成為一代賢臣,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荀彧也曾做過天人鬥爭,但他最終放棄了。

他決定忠臣不仕二主,他選擇了死亡。

而他在臨死之前,幫助劉琦統一了河北,收服了鄴城。

則他可算是漢臣,並不算叛漢,而他用一死報答了曹操,也未曾叛曹。

劉琦將荀彧的書信輕輕折疊起來。

隨後,他當眾宣布:追封死去的荀彧為萬歲亭侯。

同時,荀彧的家眷將被遷移往洛陽,在那裡接受他的子嗣將接受雒陽官學的教育,然後繼承他的爵位。

由皇帝親自首肯,這就等於替荀家的未來做了保證。

荀家人當即拜謝,叩拜天恩。

許攸在一旁看著,很是嫉妒。

同樣是替天子立下了大功,為什麼隻有荀彧的家族得到了這樣的優待?

但現在的許攸可不敢當著劉琦的麵說這話,他隻是將這份不滿深深的埋在了心中。

但許攸不知道的是,距離現在的三年後,他也因為這份不滿而掉了腦袋。

……

祭拜過荀彧之後,劉琦開始在鄴城進行執政。他首先派遣各路使者前往中山、常山、魏郡下屬的縣城等地,開始說服各方投降。

如今的袁紹和曹操在河北的聲名與實力漸衰,二袁已經撤往了幽州,而曹操則是直接奔北而走,劉琦雖然派遣劉備去追,但至今還未曾追上。

照這個情況看來,曹操逃走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而偽朝中的臣子,劉琦也根據他的需求留用,不過官職自然不同他們在偽朝的官,基本上全部都要降一降。

隨後,劉琦毫不猶豫的下令在河北全境內實施他的新政。

現在是他兵力壓製河北,讓各豪族膽寒的時期,這個時候將新政落實到底,是最好的時機。

這一點劉琦的經驗很多。

建康七年六月,劉琦占據鄴城,偽皇帝劉袛投降歸順,冀州諸族歸附,三軍將士開始在河北征討。

袁紹的三個兒子已經倉皇逃往幽州去了,他們想要在那裡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但是公孫瓚,張燕等人,在劉琦派遣的諸位將軍的監督下,已經向著右北平開拔,中軍的鎮將黃忠也與他們一同前往。

接下來的事情,基本上就不需要劉琦怎麼管了。

曹操和郭嘉,於禁,曹洪以及他的宗族人往北地大漠而走,日後或許會在塞外成為他們的敵人,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沒有能力阻攔劉琦一統天下了。

至於袁氏兄弟,在劉琦看來不過是疥癬之疾,隻要手下的將領們按部就班,討伐得當,將他們處理掉是早晚的事情。

現在對於劉琦本人來說,內戰的事情基本已經結束了,他要安心開始好好治理大漢江山,同時向西域,向北麵進行戰略擴張。

但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劉琦準備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打算好好的巡查一下河北以及中原地區的民生情況。

當然,大漢曆朝皇帝巡視各地,都是以巡狩的名義。

劉琦安定了河北諸事,並將袁紹以及河北諸臣以及其家族遷移往雒陽之後,便開始在中原巡狩。

想要將鄴城的人遷移到雒陽,著實也算是花費了一番功夫,畢竟這些人的家族,產業還有人脈都在河北,冀州之地是天下望族人脈關係最盤根錯節,也是最複雜的地方,這一點是全天下人的百年來的共識。

但對於劉琦來說,這些都是小事,和平年代對於這些望族確實不好動手,但如今是大戰結束,一切都要重新洗牌,正所謂不破不立,百多年來的規矩,也是時候改一改了。

巡狩的軌跡,分彆是冀州,然後是青州,隨後往徐州去,再轉回兗州,最後前往豫州。

這一巡查,就巡查了整整儘半年的時間。

相比於荊州,相比於南方,劉琦看到了北方太多的疾苦,這裡依舊是前朝的舊製,再加上戰亂頻繁,百姓的生活皆是異常的疾苦,各地都是滿目瘡痍。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中原和河北的百姓雖然生活艱難,但知道天子終於將大漢一統,且要將南方的新政施用在北方之後,大部分人皆歡呼雀躍。

他們終於熬到了頭,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後重建的生機。

劉琦在巡查的這段途中,發現了中原有不少的匪患,另外還有一些袁曹舊部所組成的流寇,凡是他碰見的,劉琦都是順手直接滅掉了。

當然,劉琦滅掉的匪患還是遠遠不夠的,回頭還需要派兵,仔細的地毯式的在各郡搜索,大規模的剿匪,依照劉琦的預想,估計也要花個兩年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將匪患徹底清楚。

當然了,現在的北方嚴重缺糧,這個缺糧指的並不是望族,而是普通的百姓。

返回了雒陽之後,劉琦先下旨意,免除豫州,兗州,河北四州,徐州整體一年的徭役。

當然賦稅並沒有免,因為賦稅都是加入到田畝裡了,誰有田誰交稅,這是天經地義的。

當然,隻是免掉一年,對各郡的郡署壓力可以說是非常的大了,畢竟一個郡的人吃馬喂,施政治理,靠的全是稅負,若是真按照前世看電視劇的時候,皇帝一張嘴就免賦稅三年什麼的……那估計地方政府整個就得直接破產。

當然,即使北方郡署的財政緊張,中央這邊還是可以進行有力支撐的,畢竟荊州,益州這十年來,從糧秣到商業,財政,現在還包括了奢侈品的外銷,都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家底,這些家底用來支撐北方各地度過一兩年的困難時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當然,待二袁和曹操那邊有了消息之後,劉琦也要適當的精簡部隊,減少一定的軍費支出,畢竟沒有內戰的情況下,如果隻是對外,用不上這麼多的兵員。

而在這巡查的半年時間,北方那邊也傳來了消息,曹操到底還是潛入了漠北,離開了漢境內。

而袁譚,袁尚,袁熙三兄弟,在幽州無法站住腳,被公孫氏屢戰屢敗,最終痛失右北平和漁陽郡,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幽州的地利,逃難到了遼東。

遼東公孫氏,則是依如曆史一樣,將三袁的首級獻到了劉琦的麵前。

對於遼東公孫氏,劉琦予以嘉獎,並許諾讓其族永駐於燕。

到了豫州之後,又有諸葛亮引著已經歸順的陳登和孫堅前來拜見劉琦。

對於陳登劉琦是善加撫慰,隨後便正式的任命其為廣陵郡守。

對於孫堅,劉琦則是私下召見。

沒有人知道劉琦和孫堅之間說了什麼,但當孫堅從劉琦王帳走出來的一刹那,他的表情也變的輕鬆了許多。

隨後,令人驚訝的是,孫堅交出了揚州的兵權,並主動請往雒陽安居。

隨後,劉琦就返回了雒陽。

在那裡有他的家人和親人在等待著他。

……

劉琦回到雒陽後的第一晚,並沒有跟任何一位貴人,包括皇後的後妃同宿,而是與劉表在皇宮內的涼亭內對飲一夜。

“一晃,十二年了。”劉表喝的有些多,但依舊不能遮掩他此時的興奮。

“父親,不要再喝了,您年紀大了,這樣的喝法,對您身體沒有好處。”

“不妨事,不妨事,今天的酒就是讓為父折壽十年,為父也是心甘情願。”

劉琦淡淡地一笑,沒有多言。

其實他也能夠理解,若是他換在劉表的位置上,他也會是和劉表一樣的表現吧,畢竟他現在也已為人父了。

感慨完之後,劉表突然整了整臉色問他:“事到如今,你已經成為一統天下的皇帝,這未來的路,你將如何走?”

“重農,重商,殖民,改製。”劉琦認真的言道。

劉表一聽到劉琦說到的改製。雖然不知道具體這改製指的是什麼,但他的心在一瞬間還是一緊。

“你還要改製?”劉表不確定的問道。

“是的。”

“攤丁入畝,你改的還不夠嗎?你還想改什麼?”

“所有的徭役都要並入統一的錢財規劃,這樣才有助於對外殖民。”劉琦認真地道。

“國之重器乃為稅,但是大漢朝的賦稅製度,除了口算人頭稅之外,徭役皆可用物替代,這對於統一新政,包括推行分稅製,都有著很大的阻礙,必須要改……另外還有官吏的選拔,以及科舉的深入推行。”

“罷了,罷了。”劉表無奈的搖搖頭,道:“你說的這些我都聽不懂啊……為父老了,很多事情。沒有你想的通透……我隻想提醒你的是,與民休息,不可進取的太大。很多事情不是一代人能做完的,需要兩代三代人,你懂嗎?”

劉表的話提醒了劉琦。

他站起身,向著劉表深深的作揖:“父親放心,孩兒一定謹記。”

劉表站起了身,端著酒爵走到涼亭之外。

他抬頭看向烏黑的夜色:“為父老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你多做一些事情,不知道能不能剩下的時間能看到多少……劉氏的天下,終歸還是需要有人來繼承和發揚的,你那兩個弟弟都不是很成器,劉虞年紀也不小了,為父也不知道宗室內還有誰能幫你?畢竟曹操還活著,他會不會繼續成為漢朝的大患,為父也說不好啊。”

劉琦站起了身,來到劉表身邊。

“父親不必擔心。曹操全勝之事都沒奈我何,更何況是如今他已倉皇如同喪家之犬,又豈能能威脅我們大漢?”

劉表端著酒爵,微笑著轉過身:“願我兒成為名留青史的千古明君。”

……

……

時光悠然,一晃十五年過去了,如今已經是公元217年。

期間,劉琦已經更換過兩次年號,現如今是德始三年。

現如今,劉琦已經四十五歲了,也快到了知天命之年。

而劉表,早在九年前就去世了。

而如今的劉琦,經過十五年的治政,已經將天下歸於正軌,現在的大漢朝對內極度重視工業,對外極度重視商貿與殖民。

西域三十六國已經基本被大漢朝征服,漢朝內的大族在朝廷的支持下,開始大舉向著西域以及北疆進行商貿輸出,文化輸出與殖民同化。

大宗的國內商品不斷的向著境外輸出,而在劉琦帶動與執政方向下,國內的技術正在突飛猛進。

各種新興的商品不斷的在大漢境內出現,特彆是紡織機、印刷術、鑽探深井等技術的出現,讓大漢朝的新興大宗商品不斷出現,漢境各大族全民皆商,將這些大宗尚品向著境外各國運輸,大量的賺取著境外的財富,同時漢朝的紙質書籍遍布四方,漢文化不斷的輸出,大漢朝成了諸國諸部所向往的神境。

就連大漢朝女人用的香水,麵膜等物,也被各國女人不斷追捧,一物難求。

教育方麵,科舉已經普及在各州各縣,不過與劉琦所知的科舉不同的是,劉琦將科目分的特彆細致。

保羅數學,漢文,異族文,工建,醫學這些都被納入到了主課,而經學,則是保留了一定的份額,但在科舉中的比例卻越來越低了。

德始三年,也就是這一年,雒陽城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多年來不曾出征作戰的劉琦終於開始決定親自率兵北上。

這一次作戰,劉琦要解決的目標,是一項在北方擾亂大漢的鮮卑。

相比於西域諸國,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是劉琦的大患。

雖然他們的人口比漢朝少了很多,但鮮卑近些年來愈發成長的勢力增長實在是令大漢朝不安,特彆是他們的民族,十人之中可有六人皆上馬為兵,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比例。

特彆是鮮卑的年輕首領軻比能,野心勃勃,必須除之。

這一次出征看似極為凶險,但劉琦決定一勞永逸,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次的出征居然沒有任何朝臣表示反對。

實在是因為近些年大旱的工業進展神速,就在劉琦的指引下,朝廷成立了火器局。

如今,火器已經在大漢初露鋒芒,可以用於作為戰場上的殺手鐧。

大漢中樞的將軍們都知道。可以改變全世界命運的強大武器已經落在了他們的手中。

這些年來經過積攢。這些武器已經在軍中配置了大量的兵士。

用這些武器徹底來解決北方的兵患,確實是一件好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