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匈奴的無奈(1 / 2)

另外一個方麵,袁紹方和張允方的主力兵將,在以野王、平陽、一壺關等地多有交手,雙方互有勝敗,大隊人馬互相對峙,而張燕則是因為張允的抵達,而鬆了一口氣,沒有慘遭被袁紹消滅掉的命運。

南匈奴王庭的於夫羅原本是袁紹的附庸,但這位流亡的匈奴王子實在是太不靠譜,屢次違逆袁紹的本意,並常常有不軌之心,令袁紹異常憤怒。

後來曹操曾向袁紹諫言,讓他另外扶持南匈奴王庭的新任小王,合法的繼承南匈奴王庭大單於的位置,如此一則好加以控製,二則也比扶持於夫羅這樣三心二意之輩的成本要低的多。

袁紹依照曹操的諫言行事,轉而輔佐了欒提呼廚泉繼承了南匈奴王庭大單於的位置。

不得不說,曹操的眼光還是很毒的,呼廚泉對於袁紹來說,確實是比於夫羅要好使喚的多了。

這一次雒陽方麵集中軍力北伐救援張燕,袁紹就邀請了呼廚泉從南匈奴王庭帶兵來協助己方與南軍交手。

麵對出兵這種可能會令己方大受損失的要求,呼廚泉幾乎連猶豫都沒有猶豫,立刻帶領南匈奴王庭最精銳的騎士來與協助袁紹,從汾河平原下,來與張允一方抗衡。

張允如今雖然暫代劉琦統領著雒陽的主力兵將,但說實話他除了儘量防守,不讓己方受損之外,讓他拿出優秀的戰略與袁紹和曹操抗衡,無異於癡人說夢,他的優勢就是裝王八,鐵了心的與袁紹一直往下耗。

但南匈奴王庭南下,從另一個方向與袁紹一同包夾己方,雖然暫時看不出影響,若是時間愈長,肯定是對己方更為不利的,就算是呼廚泉對付不了張允的大軍,但他若是集中兵馬去對付張燕,這對於雒陽一方來說,也是巨大的戰略失敗,不能容忍,所以張允方麵必須要拿出一個解決辦法。

這種時候,指望張允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荀攸,蒯越,荀諶,徐庶等人就扛起了獻策的大梁。

最終,還是荀諶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用呂布。

呂布生長在並州九原,與匈奴交情極深,且他昔日在並州軍中極有威望,在匈奴之中也頗具盛名。

讓呂布出馬,既可以起到震懾匈奴的作用,同時他也熟悉匈奴人的戰法。

不過讓呂布獨自領兵,以張允,荀攸等人的角度來說,多少還是有些冒險。

雖然呂布不會反叛,但呂布這個人的自主性比較高,性格也孤傲,若是他不聽從中軍方麵的指揮,誰知道會不會惹出什麼時段。

經過慎重的思考,荀攸決定讓徐榮作為主將,同時再讓呂布隨同徐榮,一起前往打擊呼廚泉。

不得不說,這一招在製衡匈奴上,確實高明。

東漢時期的南匈奴,早就不是昔日的匈奴了,分為南北兩部王庭,南匈奴王庭的實力大打折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依附漢朝生存,雖然依舊是全民為騎,但由於常年受到鮮卑的壓迫,甚至隻能是居於漢境。

再加上呼廚泉年紀尚輕,各部的首領還不是完全服氣他,此番他孤注一擲派兵援助袁紹,其實在南匈奴王庭內部,已經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畢竟袁紹雖然在地緣上與己方較近,但南匈奴的人也都不是傻子,目下在大漢境內,雖然是兩個皇帝,但論及身份與繼承規矩,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劉琦應該是屬於大漢正統的皇帝,而袁紹則屬於叛逆。

南匈奴王庭在此時此刻,公然支援袁紹,實在是有些不符合本族利益。

但呼廚泉此舉雖然不符合南匈奴王庭的利益,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因此即使各部首領反對,他也執意要出兵與劉琦交戰。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