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各自行動(1 / 2)

黃忠的意見得到了在場諸文武的認可,畢竟黃忠是設身處地,站到了袁紹的位置上去思考對方行動模式的。

以河內三縣為前沿陣地,霸占住黃河三條之脈的交口,讓河北與中原可以有一個交彙點,在地利上占儘優勢,就算是不能一時攻克雒陽,但長此以往,也會讓雒陽難以持久繼續與河北爭鋒,逐漸落於頹式的地步。

聽了黃忠的話,荀攸看向在場諸人:“我不知兵,不知黃將軍適才所言,有無道理,還請諸位仔細揣度。”

眾將對於黃忠的分析,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那敢問黃將軍,袁紹若是要拿下三線作為前沿陣地,那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黃忠捋著須子,笑嗬嗬地沒有說話。

不是他不想回答,也不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而是他雖然有辦法,但也不想在這個場合繼續多說了。

黃忠也是五十出頭的人了,脾氣秉性也不似年輕時那般暴烈了,有些事情能不過於出頭就不會去出頭。

這一廳之中,天南海北各路猛將雲集,有的是見識高遠之輩,自己沒必要一直壓著彆人不給機會,該讓這些年輕人表現一下,就應該讓人家表現一下。

見黃忠不說話,荀攸隨即看向在場諸人,道:“各位有何高見?”

甘寧大咧咧地道:“多簡單的事,黃河三條支脈在北岸有臨近的縣城,那在南岸也一樣有,咱們先把南岸的臨近縣城拿下,則大勢與我等同在,屆時袁紹也奈何雒陽不得,司徒又何必多問。”

這話說的雖然挺粗糙,但話糙理不糙,仔細琢磨琢磨,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一旁的徐榮站出來道:“甘將軍所言不錯,依照徐某的看法,我們隻需在滎陽安排上足夠的兵力,對河內之地進行足夠的震懾,就足夠了,滎陽以西的滎澤昔年被黃河淹沒,到處都是濕泥之土,既不適合行軍,也不適合屯兵,因此滎陽便是關鍵之所在,況且自古以來,滎陽之地便被引為司隸門戶,幾番修葺,已是異常堅固,且利用甬道運送糧食異常方便,可謂是兵家用武之地!”

荀攸看向張允,向他示意。

張允一個勁地點頭道:“諸位分析的都很有道理,那就不妨在滎陽屯兵便是。”

“好,既然如此,那荀某便上書陛下陳明此事。”

張允看向黃忠道:“黃將軍,你乃是我軍中大纛,由你前往鎮守,定無差錯,我再派遣張任為副將,與你通往,你在滎陽屯兵,密切關注袁紹的動向。”

黃忠當即抱拳:“喏!”

雒陽方麵計議已定,隨後荀攸便將朝廷議定的結果和糧草囤積的布置圖,派人向南邊送去,給劉琦過目。

劉琦對於朝堂議論出來的結果並無異議,同時,他這邊也讓劉磐,黃敘,李典三人整備各自管轄的兵馬,從縣城征調糧草和軍械,準備隨時從荊州方麵北上,策應雒陽方麵的軍隊。

而另外一邊,尚書台也得到了大司馬和司徒所議定的結果。

諸葛亮對這件事,心中多少存了一些疑惑。

具體是什麼地方有問題,諸葛亮一時之間也說不太出來,就是直覺上覺得不太對。

於是他找了周瑜,龐統,李嚴,張鬆,崔鈞等人一起商議此事。

但是在崔鈞,石韜等人看來,此事完全沒有問題,既符合兵法,又符合常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