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難以剿滅的黑山(1 / 2)

黑山軍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這點劉琦也有點把握不準。

諸葛亮對他進行了一番解釋。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黑山軍就跟一方諸侯無異。

但和諸侯相比,他們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甚至可以說,他們比諸侯更加棘手,你可以派大兵壓境滅一路諸侯,但想滅黑山……那就隻有兩個字,嗬嗬。

為什麼?

他們雖然是起義軍,活動於中山,常山,上黨,河內等地的山脈中,且擁有固定的地盤,但黑山軍的地盤並不像是地方牧守一樣坐擁城池。

他們的人員基本單位還是以鄉裡、山寨、部落為主,分為數十股,在太行山內分而居住。

這個分而居住,就是比較讓人撓頭的地方。

太行山脈綿延八千餘裡,從幽州,到冀州,再到並州,再往河內……幾乎橫跨了整個北方,山地受拒馬河,漳水,丹河,沁河等水域切割,多橫陘,山脈奇聳,最高的山峰海拔足可達到兩千餘米……在這樣的地界中,又有諸多的山民氓首,甚至還有一些以射獵為生的部落,這些人口在當地的縣署中,根本無法完全統計,或者說是戶口上有人,但實際上並無此人。

因為豪強望族兼並土地越發嚴重,越來越多的人交不起稅,活不起了……不得已隻能奔著山脈裡走,一開始官署還會派人追繳擒回,但隨著這樣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北方的流民也越來越多,戶籍統計的數量根本核對不上,活脫脫的一本爛賬,想根據戶口去捉人,也不知道從何入手?隻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這種事情一旦開了口子,那後續往太行山的流竄人口就會越多。

因為戶籍上的人雖然找不到了,但名字還在戶冊上,官署每年要向朝廷納人頭稅的,而且還要派上計吏入京接受考核……那跑了這麼多人,這些人造成的稅賦空缺應該怎麼辦?

答案就是從彆的人身上平攤,也就是每年多收幾次口賦,將稅差補齊。

望族的稅,官署不敢收。

他們隱匿人口的稅差還需要官署從彆的地方補齊呢,哪會給跑到山中的盲流子攤稅?想什麼呢?

最終,還是都落在了齊民黔首,也就是普通的貧農身上。

貧農本來交自己的口賦,就相對吃力了,如今還要再給黑山中的人攤稅,還活不活了?

你乃公的!乾脆我也進黑山。

於是乎,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進黑山的人越多,地方貧農的稅就越高,稅越高,他們就越要進黑山。

有人或許會說,那地方官署根據情況可以核銷人口。

不錯,是可以。

但官署賬本上虧空出來的人丁怎麼辦?那隻能是曆年減戶,按照人口失蹤,突然事件死亡,災荒餓死向郡署上報,用以核銷一部分人口。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數目也是在地方郡、縣之長的考核範圍中的。

一個國家想要運行,最基本的就是人口,漢高祖為了刺激人口生育,甚至下令過收單身稅。

現在這些郡守還有縣長,要是每年年底上計時,彙報各種天災人禍不停的死人,管轄區域人口呈斷崖式下跌……你說他們這官還乾不乾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