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蔡琰的難關(1 / 2)

太史慈的話似乎是在情理之外,但仔細想想,卻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揚州刺史劉繇,被劉琦安置在了柴桑,用來作為荊州對抗東麵敵人的前線陣地。

柴桑在曆史上雖然是東吳大都督周瑜的水師屯紮之地,但就地緣來說,這裡其實離荊州更近一些,自古以來便有‘吳頭楚尾’之稱。

劉琦讓劉繇屯紮在柴桑,一則可以吸引揚州的流民和士人,二則也可以作為前哨陣地。

若是孫堅想向江夏進兵,那柴桑便可以作為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在這裡給對方排兵布陣,至少可以不讓荊州本土受到損害。

這些戰略意圖,劉琦早先就跟劉表說過,但如今聽太史慈的意思,柴桑的城廓不堅,防禦似乎還有些薄弱。

雖然大概的原因劉琦能夠猜度的道,但他還是想聽聽太史慈通過考察之後所帶來的準確消息。

劉琦遂問道:“劉繇屯紮在柴桑也有一段時間了,為何還會防守薄弱?”

太史慈與劉繇的關係匪淺,他此番代表流標巡查東方,也自然是特意去視察了柴桑的形勢,因而對彼之情況深為了解。

他鄭重地對劉琦言道:“劉公率領張英、樊能、於麋等人坐鎮柴桑,本來是按照使君當初吩咐他的,收攏揚州本土的流民,屯田練兵,加固城防,以防孫堅……怎奈,江夏郡的黃祖,卻一直未曾給予柴桑應有的支持。”

“果然。”劉琦心下冷笑,他大概就知道東麵發展不起來,是黃祖搞出來的。

那老家夥是有私心呢。

柴桑縣隸屬於豫章郡,而豫章郡的大部分領土,在這段時間已經被孫堅慢慢的收攏蠶食,如今揚州諸郡除去九江郡和廬江郡之外,已基本上都落入了孫堅手中。

劉繇的柴桑便如同一座孤城,雖是戰略要衝,卻也孤懸於兩州之間。

劉繇沒有戰略物資來源,必須要仰仗西麵的江夏給他提供補充才可以生存下去。

但問題是,黃祖對劉繇似乎采取了鉗製政策。

他好像並不希望劉繇能夠發展起來。

但為了掩人耳目,黃祖也不是一點物資都不給劉繇,而是經過精心的測算之後,才將物資給劉繇送到了柴桑去的。

劉繇現在的麾下,有軍士五千人,而黃祖提供給劉繇的一切物資,包括糧秣,甲胄,財貨,糧種,衣物等等,也基本就是讓這五千人勉強夠用……

而修築柴桑城廓的材料,黃祖提供的材料也不足矣讓柴桑能夠修築成高大的城牆,故而劉繇在柴桑的發展極為緩慢。

依照太史慈的諫言,若是孫堅現在對劉繇發動進攻,以柴桑目前的情況,彆說是作為戰略要衝了,能不能撐過三天都成問題。

劉琦聽完之後,又對太史慈到:“這事你對嚴君通稟過麼?”

太史慈搖了搖頭,到:“末吏自打返回襄陽之後,還未曾見到劉荊州,劉荊州這幾日著實是太忙,末吏連續拜府求見數日都不曾得見。”

太史慈這話不是作假。

可也不是劉表不想見他,老爺子眼下確實是忙。

畢竟,將古文經納入到荊州官學整體的學習內容中,就好比給荊州所有的官學整體換了一套部編版的教材。

這當中的瑣碎工作,可謂是相當的繁瑣了。

以劉表的身份,他大可也不必參與其中,交給宋忠等一眾五業從事辦理即可。

怎奈他本人實在是太過看重這個,不參與到其中,怕劉表渾身難受。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