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難以對外發展的劉氏(1 / 2)

劉琦今日對蒯越算是剖心置腹的交談了一番。

之所以有今天這番談話,是因為劉琦知道,宗賊平定後得利的不僅僅是劉氏父子,蔡、蒯兩家的得益更大。

從今往後,荊州好一段時間將成為以劉氏和蔡、蒯兩大族為中心的共治之局。

在這種雙方彼此牽製、互相平衡的情況下,劉琦要儘量去爭取蔡、蒯兩族中的高明之士,不求他們能倒戈站在自己這邊,隻是希望自己向外發展時,能減少一部分阻力。

劉琦的發展理念很簡單——不能固守困死於荊州一地,要將戰略眼光放大,逐步對外擴張。

說起來好像簡單,實則很難辦。

抵達荊州之後,劉琦根據荊州宗族的態度,再結合劉表曆史上的行為,大致推斷出了曆史上劉表統治荊州十八年沒有向外拓展出一步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劉表喜歡坐守,沒有四方之誌,這隻是一個方麵。

劉表獨身來荊州後,靠著蔡、蒯等宗族成事,雖然在極短的時間站穩了腳跟,卻也給自己打造了一個隻能固守不能進取的堅固牢籠。

蔡、蒯等望族勢力膨脹,致使荊州很多軍政要職都落在了望族手中,造成的結果,就是劉表的每一步行動都要取得荊州強族的認可,劉氏才能去辦。

當劉表利益與蔡、蒯等族一致的時候,就能順風順水行動順利。

可一旦劉表的想法與荊州宗族的利益不一致,劉表就甭想乾成一件事。

劉表與荊州豪族什麼時候利益一致?那就是他們都希望荊州安定!

當麵對外敵侵略,或是平定荊州內亂的時候,荊州豪族是非常支持劉表的,所以劉表在荊州的十八年裡,在防禦性戰事上做的都相當出色。

荊州豪族和劉表什麼時候利益不一致?

對外擴張的時候。

從劉表用蔡、蒯平定了襄陽宗賊的那一天起,荊州便不再是劉表一個人的荊州,而是襄陽豪族和劉表共有……對外爭霸,打輸了怎麼辦?損失誰來承擔?戰爭是需要打錢耗糧的,是要減少人口和生產力的!

就算是打贏了?這利益又該如何分?

且劉表在對外戰爭中實力壯大,萬一不再受襄陽諸族鉗製了怎麼辦?

在擴大地盤的同時,荊州勢力會不斷吸收外來望族,打破了劉表麾下現有的平衡怎辦?襄陽大族的話語權在劉表那還能有多大比重?

既然對外發展,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那就乾脆彆打!

在荊州稱王稱霸,吾等諸族皆擁戴汝劉使君,豈不快哉?

按照這種套路過下去,在劉表死前荊州一直穩如泰山,大家日子過的都還滋潤,可劉表死後,那些望族就立刻攜裹著劉琮投降了曹操!

襄陽諸族十餘族長,皆被曹操封侯。

那受損失的人是誰?

隻有劉氏一族而已。

但如何才能打破望族的牢籠?

劉琦總結出了三種辦法。

第一種是發展劉氏自己的軍事實力,逐步加大籌碼,掌控軍事話語權。

劉琦目前收攏黃忠,收編宗賊私軍,搶奪張虎和陳生的賊軍,便是如此。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