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抓鬮確定(1 / 2)

大國重坦 華東之雄 7705 字 2個月前

操作導彈,和導彈射手有很大的關係。

以前的操作杆方式的,最為明顯。

第一代的反坦克導彈,那就是航模,在後麵,操作手用一個十字杆來控製導彈的上下左右飛行,這種控製方式相當的原始,而且滯後,所以,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操作手才能夠保證一定的命中率。

而且,導彈剛剛飛行的時候,不穩定,所以,幾百米內,這種導彈根本就沒有奏效,隻有距離遠了才行,也算是一種奇葩了。

第一代的反坦克導彈,迅速落伍,國內也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仿製出來,而西方國家和蘇聯,都快速進入到了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了。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去掉了那個操作手柄,不用人去手動控製導彈了。具體來說,就是光學瞄準跟蹤,紅外半自動製導,有線傳輸指令。

導彈發射後,尾部有一個放線器,不斷地釋放線纜,現在還是兩根細長的金屬線,到了後期,會變成光纖。

為啥不用無線電製導?

在複雜的戰場上,到處都是電磁乾擾,在靶場裡打的很順手的反坦克導彈,到了實戰中,可靠性就會迅速降低了,這種有線製導的方式雖然落後,但是可以保證操作型號的準確傳遞,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用這種發射方式的。

這當然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說,飛行的沿途,不能有遮擋物,要是有一棵大樹給擋住了,導彈過去了,後麵的導線掛斷了,那導彈就丟失目標了。

聽起來似乎很坑爹,但是,在以後激光駕束製導發展起來之前,現在的反坦克導彈,用的都是這種方式。

光學瞄準,就是射手隻要把瞄準鏡內的十字線對準目標,然後,導彈尾部發射紅外線,後方的光學係統,不停地測量目標和導彈之間的夾角,不斷修正航向,所以這個叫做紅外半主動製導。

啥叫主動製導?

那就是射手鎖定目標,發射導彈,然後啥都不用管了,導彈自己認準目標,飛向目標,這就是主動製導了。

目前來說,這種製導還是天方夜譚的,等到以後紅外焦平麵引導等等這種高大上的技術出現之後,才會實現這種功能。

現在,紅箭-8導彈,用的同樣也是這種第二代的導彈的製導技術,這種技術,會顯著地降低導彈的操作要求,但是,如果不熟練的話,還是有脫靶的可能性的。

衡量一款反坦克導彈的可靠性的高低,首先當然就是命中率了。

如果打不中目標,一切都白搭。

對方這樣一說,就是穩穩地占據了上風,七十年代就開始投入使用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很快就開始大量出口到了很多國家,在老巴這裡,士兵也已經有十年的操作經驗了,可以說,幾乎就不可能出現任何技術上的問題。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