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一個很擺爛的木桶(1 / 2)

做好了這鐮刀之後,還沒等刀身上的熱氣徹底散去,趙心晴就興衝衝拿著鐮刀,去周圍割了兩把雜草,嘗試了一下手感。

“不錯!”趙心晴滿臉喜色,連連點頭道:

“很鋒利,形狀和結構也非常適合發力。”

一邊說著,她將手中雜草塞到了小吃貨嘴邊去。

小吃貨聞了聞,來者不拒將這把草吃掉了。

“有了鐮刀,還需要什麼工具呢?”不懂收割水稻的蘇白再次發問。

趙心晴說道:

“最好還能有一個巨大的木桶。”

“我們可以直接用稻杆摔砸在木桶邊緣,讓稻穀脫粒。”

“成熟了的水稻,脫粒相對比較容易。”

“如果還差些火候,提前采收,脫粒就會顯得非常艱難,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很用力,才能將稻穀從稻杆上拽下來。”

“這是因為水稻生長習性所導致。”

“水稻成熟之後,稻穀就是它們的繁衍手段,為了讓稻穀能夠更加方便地散播在荒野各處,成熟的稻穀會很容易掉下來。”

“路過的阿貓阿狗一碰稻杆,那上麵的穀子就會落滿一身,然後稻芒會像鉤子一樣,掛在動物毛皮上,跟著它們在荒野中旅遊。”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稻穀就會落在地上。”

“如果環境合適,稻穀就會發芽,成為新的水稻。”

“所以,根據這個習性,我們采摘水稻,自然是有最佳時期的。”

“既不能太過成熟,這樣我們隨便一碰稻杆,稻穀就劈裡啪啦掉下來大半,還沒收回來就損失慘重。”

“也不能太生,否則營養價值不高,口感不好,也很難脫粒。”

“根據我的觀察,125天的時候,就是最佳的采收時間。”

“如果是現代農業種植,對這個時間要求其實沒這麼精細。”

“他們的收割機開過去,出來直接就是成堆的穀子和無用的稻杆。”

“但我們屬於是小農種植,把時間掐到最合適的點,會最省力。”

聽著趙心晴隨口的解釋,兩個直播間中,彈幕歎氣道:

【再一次跟著趙博士,學到了沒用的冷知識呢……】

【太棒了,已經學會了!去哪兒領取屬於自己的稻田?】

蘇白微微點頭:

“木桶嗎……”

兩人自從進入荒野以來,還從未製作過木桶。

一開始的小容器,基本都被竹筒代替了。

把竹子切開就是天然竹筒,非常方便。

後來對中型容器的需求,則被土窯和陶土完美解決。

兩人的土窯中,能夠燒製出非常棒的陶罐,以此發酵和儲存酒類、收納更多的物品。

不過很顯然,陶罐並不能滿足趙心晴現在的要求。

一來陶罐易碎,用稻杆反複抽打,容易出現傷損。

二來陶罐也很難做成很大的形狀,就算能夠抽打,也會有大量的稻穀四散紛飛,並不理想。

所以製作一個木桶,是最好的選擇。

趙心晴看向蘇白,問道:

“你會做木桶嗎?”

自從進入荒野,木工活兒和鐵匠活兒,從來都是蘇白做的。

蘇白苦笑了一下,搖頭道:

“實際上,木桶形狀雖然簡單,但是製作流程和工藝精細程度,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需要匠師級彆的技藝,才能製作出一個完美的木桶。”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