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格竹作畫尋道,元神漸生有路自開【求月票】(1 / 2)

幽居不用買山錢,獨坐深篁隱碧天。

問心林作為文院煉心寶地,在臨安府中頗具名氣,文曲碑前一片幽篁問心林,更是惹得不少煉神修行者向往而行之。

但大多時候,問心林皆處於隱秘之態,唯有文院每次大考,表現優秀,並且於文曲榜上留名的儒生,方有資格踏足問心林,洗滌心神。

傳聞幽篁問心林中的竹林,萬年前文院開創之初便已然存在,有文院聖儒於此地論道,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竹林中每一片竹葉。

所以,問心林竟是被文院拿出當做本次春闈修行者修為檢測標準的時候,哪怕是禮部官員亦是吃驚不已。

在得知這個決定,乃文院三位夫子同時作出時,更是心頭疑惑,難不成三位夫子真的是偏心文曲榜上那些儒生嗎?

文曲榜上儒生大多都行走過問心林,有過經驗,對問心林中行走路線會有著更清晰且明確的規劃。

可夫子們就算偏心,他們也不敢言及。

一時間,禮部官員們神色複雜,隻能默默於問心林外觀摩著。

出乎他們意料,率先入林者,不是文曲榜上的諸多儒生,反而是一位模樣俊朗,腰杆筆直的白衣少年。

“這位便是安大家吧……一手墨竹驚動臨安,未曾想,今日來走幽篁問心林,不知是否能對其墨竹作畫理念產生新的影響。”

禮部有官員自是認出了安樂,不由開口說道。

安樂的墨竹頗有名氣,但真正揚名,被人所熟知,還是那雨夜於西湖之上痛揍王勤河之事。

二夫子龐紀捋著胡須,眯著眼,略帶幾分好奇與期盼,似期盼這少年能給他帶來些驚喜。

另一邊,瞠目結舌的諸多文曲榜儒生們,亦是回過神來,一個個麵色皆是不太好看。

微風吹拂,吹來竹海泛波濤。

一位文曲榜的儒生,感覺風頭被儘數搶去,不由言語中有些酸澀:“這位安大家還真是……魯莽的很,問心林中竹枝幽幽,稍有不慎,心神便會迷失其中,不在林外捋清楚進去該走的道路,便一頭紮入其中,怕是走不遠。”

“入問心林,先在林外以心神觀林中竹路規律,從滔滔竹海中尋得一條留有前人步伐貫通至文曲碑的路,入林前的心神觀摩,相當於與林中古之聖賢進行一番對弈。”

“安大家好歹是舉人出生,怎的連這點都看不透?”

也許是有人開了頭,文曲榜上的儒生們相繼開口,言語中的酸味,讓一旁背刀的韓獅是真捏鼻子都受不住。

“酸溜溜的作甚,也許安大家能一路貫通無阻的就抵達文曲碑下呢,入林前觀摩那是你們的規矩,是你們的常識,強加到安大家身上做甚?”

韓獅不客氣的直接懟道,本就是暴脾氣的他,最煩就是這些酸溜溜的儒生。

安樂雖然也是讀書人,但非是文院讀書人,曾引得武魁石升氣血狼煙,又執小聖令,於西湖上痛痛快快的擊敗王勤河。

這樣有實力、有戰力、有魄力的讀書人,才是他韓獅敬重的對象。

就像李幼安將軍那般!

韓獅越說越怒,迎著那些文曲榜儒生們瞪來的眼神,他直接怒瞪了回去,當真猶如一頭怒獅。

遂不再理會這些人,背著大刀,怒氣衝衝的一頭跟隨在安樂身後,紮入了問心林中。

不到五個呼吸。

韓獅便又怒氣衝衝的走了出來,看著外麵一群盯著他的人,拍了下腦袋,回瞪諸多儒生。

“誰特娘的把老子拉出來的?!”

粗鄙庸俗!

果然是武廟那群粗魯武夫中走出來的貨色!

不少文曲榜上的儒生冷笑起來。

二夫子則是輕笑道:“你靜下心,平心靜氣再入林,否則你還會很快走出,到時莫要大家都越走離文曲碑越近,你反而越走越遠。”

麵對二夫子,韓獅還是敬重的,抱拳作揖,鼻子噴薄下熱氣,壓下心頭惱意,嘴中開始念念叨叨,閉目冷靜起來。

文曲榜上的儒生們冷笑一句,遂開始繼續研究問心林的線路,一邊等待看安樂的好戲。

名震臨安的安大家在問心林中出糗,那可就有意思了。

……

……

文院問心林開啟,隱約間有一股清氣衝入天穹,許多強大的煉神修行者,元神皆有所動,有所感覺。

小徑通幽處有一茅屋。

茅屋中,兩位老人對坐,正在對弈,黑白棋子宛若蘊含陰陽,對落之間,似有隱晦光芒迸動。

大夫子朱火喜與三夫子王半山在對弈。

“少年惹來文曲碑動,不知可否行至碑廬之下,大抵應該是可以,就不知能否觀文曲碑而凝聚出文膽。”

朱火喜輕笑,執白落子。

王半山盯著棋盤,滿頭大汗,眼中俱是認真且凝重之色,仿佛棋逢對手。

捏起黑子,猶猶豫豫半天都不得落下。

大夫子朱火喜微不可查的搖頭,心中啞然,這王半山,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臭。

“文膽這種東西看緣分,那安樂敢做出這等大氣磅礴的北伐檄文,區區文膽不在話下,就是不知能否引出浩然氣,加持己身。”

“文院發展萬年,到如今,院中身具浩然者,當真是越來越少了。”

王半山輕聲道。

遂眯眼落下一子,但剛落下就有些後悔了,便欲要拿起來。

朱火喜搖頭,飛速取一白子落下。

“你乃文院三夫子,下棋無悔這樣的品質可不得丟。”大夫子朱火喜輕笑。

“浩然本就難得,曆朝曆代皆是如此,朝堂越是鼎盛,蝕骨繁華便越多,消磨讀書人心頭意誌,如今大趙南遷五百載,繁華至極,這臨安夜夜笙歌,太多誘惑。”

“讀書人又如何能秉持心中一口正氣,聚出浩然呢?”

“聚浩然者,不僅僅要有品質,更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學問,如今讀書人都沉迷繁華,不去鑽研學問,如何有浩然?”

朱火喜輕歎:“廟堂的興盛轉衰,俱是從此開始。”

三夫子王半山倒是不以為意:“當文院儒生們與廟堂權貴牽扯不休時,便注定了如此,這是他們的選擇,我們這些老骨頭,表達自己思想,他們聽與不聽強求不得,保證文院傳承不斷,便足以。”

“你可真是灑脫。”朱火喜道。

王半山搖了搖頭:“非是瀟灑,當叫見多了失望,便不再抱有希望。”

“至於安樂能否引浩然,其實在他自己,看他引或者不引,這少年能夠得趙黃庭贈青山,配的起青山,引浩然自然不在話下。”

引不引浩然,在於安樂願不願……

王半山的話讓朱火喜楞了下,竟是如此看好這少年嗎?

……

……

墨池的躁動安樂早有察覺,一直被他以心神壓製,未曾有亂象。

不過,當他一放開心神,墨池便弛掠而出,鑽入了幽篁林中。

安樂對此是真頗為無奈,就宛若脫韁的馬兒似的。

對於問心林,安樂還真頗為期待,一處煉神的寶地,他如今的煉神境界,踏足脫俗,經過春闈考試中觀想劍瀑,如今心神距離圓滿隻差些許。

興許,今日問心林能助他一步入圓滿?

白衣翩然,邁步入竹林,身形隱入幽篁,再回首,便見不得身後之路,仿佛被抹去了任何的蹤跡。

觀四周,隻有節節竹枝輕揚,碧翠之意如雨後洗禮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

隱約間,耳畔還傳來墨池在竹海中飛掠的聲音,劍身摩挲過一片片輕揚的竹葉,輕輕沙響。

眼前無路,隻有無數的碧翠竹子在橫生。

行走於竹林之內,腳下踩著的是鬆軟的凋零竹葉。

似有蒸騰而起的歲月氣息,不斷衝蕩著安樂,每一片竹葉的凋零,都代表著時間的年輪碾過了一遍。

這地上鋪就的一層又一層的竹葉,興許曆經了漫長的歲月,化作春泥再護新竹。

根露蒼龍脊骨寒,葉盤丹鳳尾梢端。

聆聽著竹海揚波之聲,安樂慢慢行走,眉心泥丸宮中的劍爐呈現前所未有的寧靜。

心神在這種平靜中,仿佛以輕錘鍛打,慢慢的熬煉著,越發凝練。

墨竹去而又返,馳騁在竹林之間。

安樂背負著手,腰佩青山,行走至一株竹前,觀賞這株竹,事實上在問心林中,如此竹子卻是多不勝數。

安樂畫過墨竹,對於竹子他其實並不算陌生,他知道如何運墨,如何畫葉,如何表達竹子那堅韌不屈,不低眉折腰的氣質。

可實際上,認真靜下心來觀摩竹子,還是第一次。

他的墨竹,更多的還是根據腦海中前世那位墨竹大家的畫作印象以及筆法去落墨運筆。

可是,一直以來,安樂都覺得缺了點什麼。

問心林內,安樂盯著一株竹看了很久。

外麵,以心神觀摩問心林,製定出路線的文曲榜儒生們動了,一個個俱是踏足了問心林中,開始慢慢的前行。

他們規劃好的路線,都是經曆過前人跋涉以及驗證後的可行之路,故而,他們堅信,隻要根據前人的路繼續走,必定能夠走出問心林,踏足文曲碑前。

儘管前人所走的路,被枯落的竹葉所掩蓋,而他們要做的,便是以心神,勘破那些掩蓋了道路的竹葉,翻出路徑而行。

這個過程,便是洗禮心神,壯大心神的過程,便是問心林的妙處。

一位又一位文曲榜儒生紛紛踏足問心林內。

其餘的考生同樣踏足,哪怕是韓獅也心平氣和下來,在問心林外做好了路徑規劃,隨後踏足其中,跟隨既定好的路,一路向前。

二夫子龐紀安靜的看著,麵容之上的祥和之意逐漸的深邃。

問心林外,諸多禮部的官員亦是好奇不已,不知道此刻誰走的最遠。

卻見二夫子抬起手一拂袖。

問心林變得通透,每一位入林考生的身影,皆是變得無比的明顯,他們所處的位置,俱是都變得無比清晰。

“啊?安大家才走了這麼點遠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