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文章初成文碑動,落筆劍氣滿乾坤【求月票】(1 / 2)

雨落楸坪鴛鴦瓦,點點輕音伴自來。

料峭春風裹挾寒意,於簡單的號舍內吹拂,讓人身軀不由籠罩一抹冰涼,雞皮疙瘩泛起。

初步閱卷,安樂對於此次春闈的第一場考題已經有了些許的把握,但是,那最後一道題,卻是讓他眉頭不由蹙起。

北伐與否這個問題,竟是出現在了春闈考題中,考生答此題,答的非是題,甚至可說是一個立場的表明。

“秦相統考,此題莫不是那秦相出的題吧。”

安樂輕笑一聲,搖了搖頭,對此大抵也是猜了個七七八八。

腦海中慢慢將這道題的思路給甩個乾淨,實際上,對於安樂而言,這題的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

而這答案,定然是不會受出題人的欣賞,乃至會被出題人打個零分皆有可能。

因此,安樂需要從其他地方將該拿的分數俱數取得,這是最保險的做法,在丟棄一道大題的情況下,其他分數皆到手,才能穩穩的衝上甲榜進士列。

磨好墨,安樂持狼毫蘸筆,開始於卷題上做題。

或許是因為修行的緣故,記憶力提升許多,讀過的書俱是印刻在腦海中,不管是這具身體原本的讀書記憶,或是穿越而來的讀書記憶,俱是浮湧上心頭。

染墨狼毫,在雪白的紙上書寫,沙沙輕聲回想,像是人在沙漠中拖曳著腿腳行走,勾勒與留下各種各樣的痕跡。

春闈第一場,考的內容很繁雜,禮言、聖語、行經、妖論等等書籍內容,俱是出題範圍。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魏魏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例如此題,便出自聖語中的名段,出題自是中規中矩,屬於送分題,安樂稍稍思索,便捋清其表達的意思:聖賢太偉大,人民都想不出詞來讚美他,功績也太過卓越了,猶如光芒照射四方。

答題時自是要先頌揚先古聖賢的教育之功,點名聖賢都做了哪些利於民的事,又用了哪些賢能,隨後表達自己的決心,要學聖賢做利民之事,為人民作大事業等等。

這樣的題其實很多,主要還是看審題。

例如有一題,題目甚是簡單:“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這是出自行經中的一道題,就需要細細審題,看似簡單的題,其實破題點卻是彎彎繞繞頗為複雜,水能灌溉,火能烹飪,金能切割,木能興作,土能種植,穀能養育,其為六府,乃天地自然誕生以孕育萬物生靈。

故又得思路,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聖賢之政便是要幫民眾將六府處理好,安排好,得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便為惟修,以此破題後,自然就很好作答了。

安樂磨墨蘸筆,在卷紙上書寫,他用的不是板橋體,而是正兒個工整和清晰。

卷麵分這種東西,還是頗為重要的。

每一道題目實際上皆是出題人對考生的考校,暗中較勁的過程,甚至暗藏著出題人的小心思。

有很多題目出題人隻摘取了其,乃至默誦出全文,很容易答偏。

例如一題為曰:“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此題就極其陰險,隱藏了後半段的題乾,原句乃為“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若不知全句,很有可能便答偏了方向,給考官落得一個審題不清的印象。

做題便是一個勾心鬥角的過程,不過,以安樂如今的心神強度,倒是並未感覺多有吃力。

眉心泥丸宮中,劍爐蘊藏劍氣鏗鏘。

心神甚至在一次次做題過程中,緩緩壯大,做題亦是養神,甚至,有書墨之氣彌漫,被腰間墨池汲取。

墨池乃書香之劍,畫中有香,書中有香,皆可養墨池品秩。

不知不覺,時間如指間沙般流逝。

夜幕降臨,春雨淅瀝,文院考場號舍內,考生們準備好的燈盞紛紛點亮,如黑夜星火,闌珊出一片朦朧。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桃花應滿徑。

當卷題發放後,外界也皆是得到了具體的考題。

不少勳貴大府內,已然有儒士在剖析考題,對考題進行解答,待一些考生出考場後,可進行答案的甄對,使得心中有數。

當然,更多的府邸,純粹就是對考題的好奇。

林府,天波水榭。

李幼安、林四爺與花夫人正在閒聊,三人賞著水榭春雨夜色,就著燭火光輝,觀看著卷題上一些有特色的題目。

“大趙南遷五百載,元蒙皇帝仍氣吞萬裡,麾下悍將無數,問:論北伐與否。”

花夫人慵懶的將此題的題目念叨了出來。

天波水榭中,頓時傳出了一聲略帶玩味的輕笑。

“果然是隻有那位秦相爺才會出的題。”

李幼安嗤笑著搖了搖頭。

“這題明顯就是個劃分立場的題目,安樂此題不用想,一分將不得。”

李幼安就著夜色,飲了一口茶,道。

林四爺眸光中亦是閃爍過一抹無言,搖了搖頭,輕歎一口氣。

“以安大家的脾性,這題肯定會給出北伐答案,奔馬圖就可看出其意氣,又得前輩所贈青山,若是選擇順著題乾,主推放棄北伐,維持當下之局,那就著實是可笑了。”

“低眉折腰本就不是安大家的風格。”

林四爺很自信道。

李幼安和花夫人自然皆是懂得這個道理。

“現在看來,安樂不會真連殿前會試都入不得吧”

花夫人抿了下紅唇,不由道。

天波水榭中,氣氛頓時古怪了起來。

李幼安捧著熱茶,輕飲一笑:“那倒未必,要入殿前會試也簡單,除此大題,其他題目儘數答對便可,不算什麼難事。”

林四爺斜了李幼安一眼,你是狀元你了不起啊

對於普通的文士儒生而言,夜深了便需要休息,養足精神方可於明日繼續作答。

但對於修行者而言,心神充沛,煌煌如烈陽,自是無需睡眠亦可精神清明。

夜深了,安樂依舊在答題。

除了那道論北伐與否的大題,其他的題目於安樂而言,並不算難,前身能夠以十手,安樂修行之後,記憶更加深刻。

很多學問,很多問題都鐫刻在腦海,思考之時,如春風吹落的瓣瓣桃花,那些答案便記錄在桃花上,他隻需撚起一瓣桃花,抄寫其上答案便可。

春闈第一場有三日時間,然而安樂不過一日,便將題目俱是答了七七八八。

終於,安樂翻到了最後一道“論北伐與否”的大題。

視線落其上,凝神盯注了許久。

如今大趙皇族之中,主張北伐者其實不少,但大多皆為武廟武將,例如大將軍葉龍升,武魁狄藏等強者。

可文院的大多數儒生都不願北伐,認為北伐不僅僅是武將之事,乃天下萬民之事,北伐若起,必定勞民傷財,打破五百年所營造的繁榮局勢,這也成了文院與武廟五百年來爭端愈發熾烈的一個主要原有。

立場、道統、見知等等原因,直接導致了二者矛盾的加劇,爭鋒相對不休。

安樂一手托著下巴,沐浴燭光,開始陷入思考,於他而言,這道題其實已然有了答案。

大趙南遷五百載,繁華如夢蝕骨銷魂,早已磨滅了太多人的鬥誌,忘卻了曾經那場壯烈而被悲愴至極的南遷之舉,可安樂不與同,他曾觀趙黃庭的流金歲月,親眼目睹了那一場悲歌。

他曾見武將泣血哭嚎的不甘,曾見文武官員跪伏船板,麵朝故土的哭泣自責,也曾見有人憤怒至極拎起破竹劍便殺向那天下第一的元蒙皇帝。

正如唯有那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方能解心中之憤懣。

秦相作為極力反對北伐之人,既然出此題,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為了篩選與敲打。

安樂很清楚,這一題,他大抵上是不會得多少分了。

既然如此,那小心翼翼的作答毫無意義,何不放開了作答,肆意縱橫筆墨,直抒胸臆

一念及此,安樂唇角不由一挑。

心神竟是微微興奮,提筆蘸飽墨,沉思幾許,開始於卷題空白處落筆: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土居內以製蠻夷,蠻夷居外以奉中土,未聞以蠻夷居中土而製天下也”

開篇之後,安樂眼眸精亮,越書越興奮,滄浪江往北,他見得多少武將落淚泣血,心中自是有所不甘。

“天運循環,中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複中土,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蓋我中土之民,天必命我中土之人以安之,蠻夷何得而治哉恐中土久汙膻腥,生民擾擾,故當奮力廓清,誌在逐蠻夷,除暴亂,使民得其所,雪中土之恥”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