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形神皆妙道法身(二更!)(1 / 2)

禦煞 尋春續晝 14818 字 2個月前

楚維陽本就在鍛體之道上走在了同代人的前列,駐足於這一領域甚為深耕的層階中。

但是一朝洞入丹胎境界之後,楚維陽並不甘心隻是簡單的更易道法細節,完全依照前人的路前行。

他有著自己的雄偉野心,想要從鍛體之道上先行著手,開啟自己於九煉丹胎境界之中混煉諸道法的道途。

這條路很是艱難,依照的靈感教他草創出了功訣,但也僅此而已,哪怕在之後的漫長時間裡麵,楚維陽不斷的依照著草創出來的輪廓深耕下去,但實際進程很是緩慢,隻在數量上取勝。

愈見得繁浩,看似是兼顧著諸般道與法,但事實上,諸道與法之間仍舊是極為鬆散的兼具而已,甚至還比不上楚維陽在築基境界打磨道法根基時,擎舉三道圖以統禦諸般時的圓融景象。

於是,這漫長一冬裡甚是靜謐的修持過程之中,楚維陽愈是深入的編撰描繪出諸般圖錄,便愈是明白,想要將這般功訣在草創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要說是道法圓融而無上,隻是更進一步,事實上都是極困難的事情。

這已經不僅僅是要依仗個人的才情,更要有諸般機緣造化。

也正是這樣的念頭生發,事實上,才促使著楚維陽停下了在道場洞天內的繼續兀自思量,而選擇了在外海之中的奔走。

置身於截然不同的境遇之中,許是能夠教自己有著煥然一新的收獲。

但彼時的楚維陽,在做出這樣決定的時候,想來也絕對不會想到,不過是一轉眼的功夫,在這百界雲舫之中,楚維陽便以這樣的方式洞見了這草創功訣的前路所在。

師雨亭重其間參合三元之法,而輕鍛體氣血之道。

但卻也恰恰正是這樣的觸類旁通,以師雨亭自身的靈感煥發,進而順理成章的,將楚維陽的思路,從鍛體之道,洞入了符陣篆紋之中。

這是從楚維陽駐足前列的領域,進入到了楚維陽真正最具才情的領域。

甚至,楚維陽並未曾完全複刻師雨亭的所作所為,他並不曾直接將那些圖錄的紋路一同烙印在符篆更易的細節之中。

蓋因為到了這一步,實際的細節上,楚維陽與師雨亭便已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百花樓的妙法本就走的是繁盛而變化的路。

但楚維陽混煉諸法為一的道途,歸根究底是要歸攏於“一”。

而且相比較於那些圖錄上的不同身形姿態,楚維陽尤還有著更好的符籙篆紋的演變之道,那便是將《道童圖》的義理融入其中。

《道童圖》本就是楚維陽在築基境界之中混煉諸氣的產物,而混煉諸氣從某一角度上看,也可以視作是混煉諸法的一種發端。

這是某種義理層麵的殊途同歸,其中那“動靜相宜”、“形神皆備”的玄妙,更是印證著某種亟待挖掘的潛力!

因而,這是從鍛體之道,先一步入得太陰雷法之中,以太陰雷篆承載著《道童圖》的紋路,以作為這草創功訣的第一步進益。

而且,這一刻,楚維陽端詳著那篆紋本身,更是在冥冥之中有所預感。

這第一步的進益,僅僅隻是某種開始的發端,楚維陽還有著諸般道與法,需得如這太陰雷篆一般,伴隨著更易之變化,一點點鋪就成那通往自己麵前那霧靄煙霞之中的通衢道途。

而在這一過程之中,諸符籙篆紋的更易與進益,便是楚維陽自己鍛體之道的進程,而符籙篆紋貫穿諸般的進程本身,亦是楚維陽混煉諸法的進程。

待這條路走到儘頭時,是楚維陽這九煉丹胎的內蘊之路,最後儘數以符籙篆紋的方式,歸咎落實在了楚維陽的鍛體之道中。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內外通感,這才是真正的形神皆妙。

可是思量及此的時候,楚維陽也忽地在審慎的思量,倘若是真個能夠做到這一步,彼時,鍛體之道還是鍛體之道麼?那到底是鍛體的道與法,還是映照符籙篆紋的道與法?

是兼而有之?

還是在交織與共鳴之後,那已經非是內煉之諸法,也已經非是純粹局限的單一鍛體之道的領域。

那是某種與現今諸道法所迥異,要遠遠地超卓在鍛體之道上麵的法門。

這是楚維陽從未曾涉獵過的領域,甚至是諸般典籍之中從來不曾存在的領域,但楚維陽隻是思量及此的時候,便覺得這是切實可行的路。

楚維陽覺得,依照這一領域是道與法歸咎映照於身形,他竊以為,用“道法身”來稱呼這一領域,許是會恰當些。

當然,再切實的考量其修持的過程之中,更多是“法”這一層麵的演繹與變化,因而,謙遜些、質樸些來論算,或可言稱為“法身”。

原地裡,楚維陽思量及此的閃瞬間,他竟也因為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驚詫。

這真個才是自己鍛體之道的前路麼?

這般思量起來甚是繁浩,幾乎無法度量的通衢道途,到底還能不能算是尋常丹胎境界的修法?

這還是第一次,楚維陽因為參道悟法,最後竟然被自己所描繪的那宏偉藍圖所驚詫到。

閃瞬間,楚維陽自己的心神便陡然間從那種參道悟法的玄境之中掙脫出來,緊接著,便是道人自己兀自悚然一驚。

這一番晃了神兒,等楚維陽再慢慢的恢複過心境來的時候,這寬大的雲床上,窸窸窣窣的紗衣磋磨聲音響起。

再看去時,卻是師雨亭從埋首的狀態之中抬起頭來,那水波徜徉的眼眸迎著楚維陽的注視,複又將頭高高的揚起,最後隻咕嚕一聲,便隻教人看見那纖長脖頸上十二重樓的滑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