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1 / 2)

我為天地一仙人 忽悠啊 18435 字 1個月前

許甲離開此處,進入了許父的書房,許父正在裡麵看文章,見著許甲來了,透出一股欣慰。

“也彆太累了,該休息就休息。”

許甲為了了解世界觀,就必須要多看書,要不然一些曆史知識對不上就麻煩了。

“沒事,看看書,也打發時光,總不可能一天到晚躺著。”

說罷便拿起一本《大寧本經通義》,就看了起來。

神魂強大的好處便是過目不忘,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血壓高”,一旦用腦過度,就會有太陽穴鼓鼓的,一跳一跳的,人也容易眩暈。

因過目不忘,許甲翻書的速度很快,這惹起許父注意。

見許甲不到半刻鐘,翻完一本書後便將書放了回去,又抽出另外一本書,他便心中嘀咕:不是找這本書看?怎麼還偏偏每頁都翻?一目十行也沒有這樣的快。

許甲拿的第二本書是《古今文章選集》,其中先秦文章並沒有什麼不同,大楚朝立後,就有許多不認識作者,不認識的文章了,不過不要緊,一並塞進腦子裡再說。

掃描留檔一般的看過後,許甲又將第二本書又放回去,拿起第三本書。

普通讀書人家根本沒有史書,許甲並不能從許父的藏書中準確了解曆史,畢竟隻有極為富貴之家才能讀得起史。

如果非要學史,便隻能前往藏書豐富之家去借閱,又或者拜訪名師來講史。

許父早年醉心功名,這裡大多是一些做文章的講義書,也就是所謂的“輔導書”,完全是為了“上岸”。

具體曆史如何,他不大知曉,概念模糊,先秦以來又有哪些名家文章,他也沒讀過。

許甲也沒得選,便打開了這第三本《稷泰元年年慶安府舉子文章選》。

卻聽到許父道:“你好高騖遠,看這些舉人文章作什麼?翻書翻這麼快,看進去多少?”

“難道是因為我在前麵說了你一句,你便在我麵前做模樣?”

許甲卻頭也不抬,隻翻著書頁道:“看過了,自然就是看進去了。”

許父壓住怒火:好大的口氣!

隨即問道:“為問你,克己複禮為仁,怎麼破題?”

許甲微微一笑,腦海裡已經開始檢索了,不需化用,隻需照搬,開口便是:“克己複禮,則內修其德,外踐其禮,乃仁之至也。夫克己者,非止絕欲禁情,實謂抑私欲而顯公義……”

這題目中規中矩,但議題很大,直接問的就是“仁”。

但許甲之前看了自己房間裡前身的那些書,剛剛又看了許父的輔導書兩三本,加上前世也活了一百多歲,多少也看過一些儒家經典,如今一並化用了出來。

隻能說,裝的時候到了。

許甲知曉許父對自己存有疑慮,但如果自己可以完成他的夙願,考上功名,或者望父成龍,幫助他考上功名,便會疑慮儘消,因為這是確確實實的好處,這功名也是他許家族譜上的榮耀。

當然,許甲也可以拋棄此家,浪跡天涯,獨身修行。

但許甲不是這樣的人,且若於心有愧的話,又是一個因果在這裡。

許父聽著許甲回到,語氣便柔和起來來:“不錯,雖不算大有長進,卻也沒有忘記所學,考個秀才,應該是穩了,不過也不能自傲,少賣弄聰明,踏實一些,才能走得遠些。”

“你從小便有讀書的天分,卻要把這份天分發揮出來,更加的努力才行,否則空耗才炁,就再難有成就了。”

“我房間裡還有一個箱子,是請人從京城抄來的進士文章,和策論,雖是三年前開恩科時候的題目,不再時興了,但看文不看皮肉,隻看骨架也是夠你揣摩許久的,你既喜歡看,明日一並拿給你看看。”

許甲並不喜歡這樣的嘮叨教訓,可能是看到了前世好為人師的自己?

不過沒想到一個秀才家,竟然還有進士文章收藏……這倒是意外驚喜了。看來這個世界的“印刷業”應該已經比較發達了……又少了一樣賺錢的技術。

許甲本身並不醉心功名,考個舉人了事,也是為了“身份”,即“名”也。

舉人的身份,可以更好的輔助自己修道。而且舉人一般還做不到官,除非主動去捐。

有了這個身份,在縣城之地橫著走是沒有問題,隻要不強行和官府對著乾,一些不大不小的願望,隻要開了口,就立馬有人給你辦好。

舉人還能鋪設各種產業,這是秀才做不到的。

許甲修道,花錢如流水是已經可以預料得到,無論自己考到了功名,還是幫助許父考上功名,都足夠支持修道初期的消耗了。

無論怎麼說,考上功名,這都是“一本萬利”的投資。

許甲見許父教誨的話,有些停不下的樣子,於是看完這本書後將他打斷道:“爹,我們家除了良田百畝收租以外,還有什麼進項麼?”

“還放了些貸。”許父被打斷,有些愣。

他還想長篇論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來激勵許甲更好的讀書呢,然後望子成龍,看許甲考舉人,中進士。

許甲皺眉:“還有麼?”

“怎麼問這個?”許父警惕起來。

“從前也沒過問,我如今生病,調養身子需要花不少錢,肯定得問問,要是把家裡吃窮了,那就省著點,要是還行,那就快些點好才為上。”許甲哄他道。

許父解釋道:“你祖父那時候還是挺有錢的,隻是後麵吃了個大虧,便把那些都發賣了,連行商的船都沒留下,就兌了這座宅子,還有百畝良田的基業,等你你娘嫁到我們家來,又帶了十畝桑田的嫁妝。”

“根據往年的盤賬,隻那百畝良田的話每年收上來的租子約莫有一百兩,豐年多些,寡年少些,除卻賦稅,能剩下八十幾兩。”

“不過給人婆子們的工錢,逢年過節給縣衙的孝敬份例,自家吃喝穿用,人情往來,也就花得七七八八,一年到頭省著些用便還能剩下二三十兩銀子。”

“那十畝桑田,則能養十席蠶,一年收繭兩次,若是沒啥差錯,可以產兩三百斤生絲。”

“這些生絲,你娘帶著女工婆子,一起織成綢緞,約莫能有五六十匹,約莫也能能賺到三四十兩銀子。”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