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米價(1 / 2)

貞觀小閒王 悟途 6442 字 3個月前

“阿耶。得先解決溫飽問題。怎麼才能讓百姓多種地。”李慎對李世民說道

“現在百姓不都在種地。怎麼多種。”李世民不解

“阿耶,有利可圖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多種地。如今米價一鬥才五文錢。我大肆收購才漲到七文。百姓一畝地扣掉苛捐雜稅就算是零售出去才百文錢。一百畝地才一貫錢。阿耶你說一慣錢能乾什麼。這還是把口糧都賣了。如果留口糧一年剩下的糧食剛剛夠一家三口吃。如果人口多的吃飽都困難。我聽皇莊的人說。附近的莊子有的家裡連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一套衣服縫縫補補。阿耶米賤傷農啊。很多人都不願多種地開荒了。”李慎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米貴傷民你不知道麼。如今的米價人人都能買到米吃何來吃不飽。”李世民不信。這個米價是他指定的

“阿耶,你可知買米的都是什麼人。真正種地的農民都是自家留出口糧,怎麼會去買米呢。難道百姓把米低價賣出,再高價買回來不成。買米的都是有事情做的。一個夥計每個月三百文左右。能買六十鬥米。工坊的工匠也是幾百文。剩下的就是商人,世家,貴族。他們還在乎米價到底是五文還是十文。其實最重要的是百姓拿米換不來想要的東西。如布匹什麼的。所以我們要抬高米價。讓百多種地。米價漲了。夥計工匠的工錢定然要漲。不然誰給你做工。農民生活好了吃飽穿暖,百姓才願意生孩子。人口才能增長。”

“可就算是米價上漲了,也不可能漲的太多。如果像你說的生活好呢。”李世民又問

“當然是發展商業了。國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發展商業會有一些頭腦精明的百姓跟著做點小買賣。這部分百姓生活好了自然會生孩子,或者讓子女讀書。而商人需要開設工坊就要雇傭百姓。百姓除了種地就又有了一份收入。一個在工坊裡乾活的工人一年的收入足夠一家子人吃喝穿用了。那他們種的地是不是就是餘錢。有了餘錢就會讓孩子讀書。在百姓心裡還是讀書才能有出息的。我們隻要哪裡條件好。我們就去哪裡辦學。到時候十年二十年以後。他們成長起來,會是多麼大的一群讀書人。而且我們收費要低。隻要夠學院日常開銷和教俞的俸祿就可以了。這樣百姓也不會有太大壓力。實在不夠朝廷在出點也就夠了。”

李慎是絞儘腦汁才說出這番話啊。還是都從後世耳濡目染得來的。李慎也懷疑那些小說裡穿越的人怎麼一穿越馬上就智商在線,各種陰謀詭計。時事政治通通都來。

“你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施行起來卻不容易,抬高米價朝廷大臣沒人會同意。就像你說的他們家族府上人口多。米價抬高,他們就要多花一倍的價格。哎。。”李世民歎息道

“阿耶,也不用心急。慢慢來就是。世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鏟除的。況且他們會同意的,他們擁有大量土地米價抬高他們賺的也多。他們每年手裡都囤積很多糧食呢。”李慎安慰

“李慎。你如此懂得朝政。不如以後上朝參政吧。雖然你年紀小但是你是親王過完年你就九歲了。親王是可以上朝的。”

“彆,阿耶可千萬彆啊。我都是瞎說的。我誌不在此。”李慎拒絕。上朝要早上五六點鐘,他可不想起來那麼早。過閒散的生活多好。

“那你的誌向是什麼”李世民好奇的問

“我的誌向啊。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