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陰謀(1 / 2)

天下長寧 知白 18569 字 2個月前

當承天劍的氣息出現的時候,長衫男子似乎就有所感知。

可他被一位在黑武帝國也極為罕見,可稱之為黑武武學巔峰的九境大劍師儘全力纏住。

所以來勢極快的承天劍刺入了他的後背,但被九境大劍師糾纏並未他躲不開那一劍的理由。

楚國皇族之中能真正修成楚皇劍法的少之又少,且修行楚皇劍的還是皇族分支中人。

掌握了天下最強劍法的人其一生的職責,是守護著掌握天下最強權利的人。

楚國滅之後,楊氏皇族逐漸凋零,楚國皇族名義上的最後一位持劍人遠走他鄉不知所蹤,但離開之前將楚皇劍法留給了皇族後裔。

也許那位可以稱得上是中原五十年來劍法第一人的天才留下劍法的時候,想的僅僅隻是讓楊家的人能多一分自保的手段。

他將楚皇劍法交給了一位始終留在封地沒有外出過的親王,因為他相信這位親王會把楚皇劍法無私的傳授給其他皇族後裔。

然而他沒有想到,那位看起來無欲無求的親王在得到楚皇劍之後,認為這就是天意,是大楚皇族先祖將複興大業交到了他手裡。

這位親王,就是因為不得勢也不討喜而封地東蜀的楊跡倫。

與他的親哥哥武親王楊跡句不同,他從一開始就不被人看重,老皇帝對他失望之極,將他的封地選在距離大興城極遠又偏僻的東蜀。

所以在武親王不停征戰,以不敗而獲得大楚戰勝殊榮的時候,楊跡倫隻能在東蜀之內那個不大的封地裡苟且度日,所以他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持劍人會把楚皇三劍送到他手裡。

可是從那一刻起,他知道屬於自己的時代來了,使命在他的心裡燃燒,在他的肩頭成長。

他散儘家財,在東蜀組建軍隊準備複國。

可是他沒有想到,寧軍竟然如此凶猛,他苦心經營的山寨被寧軍攻破的時候,他隻好帶著家眷狼狽不堪的逃離。

可是幸好,還有不少忠於楚國的舊臣,為他籌集了大量的金錢,還為他在各地準備了很多用以聯絡的商行。

楊跡倫在大寧立國之後的二十年裡從來都沒有放棄複國大業,可是上下一心團結如鐵的大寧讓他找不到一點機會下手。

忠於大楚的那些舊臣也日漸凋零,大寧的國力卻越發強盛。

所以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外力上,而這世上能與大寧爭鋒甚至還更為強盛的外力隻能是中原有血海深仇的宿敵黑武。

可楊跡倫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

什麼血海深仇?

大楚被寧所滅才是真正的血海深仇,至於黑武人曾經對中原一次一次的傷害甚至是血洗他不在乎了。

如今楊跡倫已經老邁,他也終於看到了大楚複國的希望。

隻要漠北諸國在黑武的驅使之下發兵伐寧,那他就能在臨死之前為大楚複國儘最後一份力,他要將南方各地準備的力量都拿出來,配合漠北大軍內外夾擊。

所以漠北不容有失。

於是,他的兒子楊乙承帶著承天劍出關。

黑武人想要三皇劍,不是之一而是三把劍都要,楊跡倫不可能答應這樣的要求,哪怕他答應了要把赤河以北包括整個冀州和兗州在內的大片國土割讓給黑武人,他也不願意答應三把劍全都獻出去,他覺得疆域少一些沒什麼,但三皇劍儘失那楊氏皇族就不完整。

楊乙承來了,帶著要獻給黑武人的承天劍。

原本他以為這把劍最終會以蒙羞的方式劍不出鞘的成為黑武人的戰利品,可在這一刻當他看到那長衫男子的時候就不得不出劍。

這一劍,哪怕殺死的是同樣出自楚國皇族後裔的人他也不能不殺。

他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這個長衫男人,卻從未見過,從血緣關係上來說,長衫男子是他的堂兄。

他的這位堂兄十五歲之前並無修行天賦,為了能苟且偷生甚至隻能隱姓埋名做一些生意,他的父母為了保護好他和他大哥,不惜讓他們早早的離開了大楚都城。

親王之子跑去經商本來就是恥辱,現在竟然為寧國做事那就更是恥辱之上的恥辱。

他感受到了承天劍破入堂兄身軀,也感受到了承天劍上似乎傳來一陣陣悲鳴。

下一息。

長衫男子的傷口裡突然刺出一劍,楊乙承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一劍。

以血化劍!

承天劍上發出一聲龍吟,劍身被直接頂了出來,那一道血劍在逼退承天劍的同時,也將楊乙承右手兩根手指斬落。

楊乙承大驚失色之下向後急退,左手想抓住承天劍的時候卻被長衫男子反手將劍接了過去。

一劍在手。

長衫男子的身上爆發出一股無與倫比的氣勢,長衫無風自動。

“你以承天傷我?”

長衫男子回頭看向楊乙承,眼神裡有一種讓楊乙承為之恐懼的東西,所以在這一刻楊乙承也忽然醒悟過來,自己一擊得手不是因為他這位堂兄躲不開,而是堂兄楊悲沒想過他會用承天劍刺向家裡人。

在他揮劍而出的那一刻,楊悲可能還覺得是來幫忙的?

又那麼一個瞬間,想到這些的楊乙承心生愧疚。

可轉瞬之間這種愧疚就蕩然無存。

“你已經是寧賊李叱的走狗,我殺你又如何!”

楊乙承向後一拍,他背後綁著的劍匣啪的一聲碎開,一柄亮如秋水般的長劍破匣而出。

這是他手下嶽從群曆經數年為他尋得的一柄寶器,劍名:引運。

“你不該來!”

楊乙承一劍刺出。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