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雲開月明(1 / 2)

走出大山,還要再回來嗎?

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城裡的人看山鄉,會覺得這裡一切都很好,但隻有長久生活在山鄉的人,才明白生活在這裡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山裡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紮根城市,必然都是費儘了九牛二虎之力,既然離開了,那麼便沒必要再回來。

可以不忘本,可以年節時回來看看,但不必再在山裡生活。

因為城市和鄉村,無論是在任何時代,都有這樣一道雖看不見卻鮮明的壁壘。

無論是教育,還是醫療,抑或是生活便利程度,二者之間的這道壁壘,都是無法逾越的。

城市裡的孩子出生之後,便能接受到好的教育,便能看到更開闊的世界,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世界上發生的新鮮事,能夠見到更多的大場麵,變得自信;但山裡的孩子所能想到的最遠的地方可能就是京城,學的外語也是發音不準,在見到陌生人時會變得無比羞澀。

這是一種認知上的差異,甚至很難去修補。

同樣的,城市裡的老人也能夠接收到更好的醫療水平,甚至還有更多福利,退休金的水平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說的刻薄一點兒,哪怕是遇到了那種意外性的死亡,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賠償標準都是不同的。

生來都是人,難道誰比誰的命更賤嗎?

所以,杜天林的這番話,說的很實在,也很實際。

隻是,這樣的話誰都可以說,但惟獨作為一鎮之長,或者是一鎮書記的人不能這麼說,你要說的是,要拉低城鄉差距,要讓家鄉越來越好,吸引年輕人回來紮根。

哪怕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句空話和假話,可是,還要把口號喊的響亮無比。

因為,這才是為政者。

杜天林能寫出筆記本裡的這番話,可以想見,他的工作方針會是什麼,必然是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加大勞動力轉移,這樣的行為,確確實實能夠讓老百姓得到好處,也能夠讓更多下一代人走出大山,可是,這樣的行為,他的上級會喜歡嗎?

這是一種無法呈現出的政績,甚至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讚揚的工作!

安江繼續翻閱著杜天林的工作筆記,一件件,一樁樁,寫著他各種工作思路。

甚至安江還發現,杜天林其實並不是沒有政治智慧,每做一件事時,他能夠在筆記裡寫出來如何才能做出讓上級喜歡,呈現出政績的舉措,可是,最終他所選擇的,還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老百姓的最大利益出發的舉措。

毋庸置疑的,杜天林在老百姓的心中肯定是一位好官,可是,在他的領導心中,他必然不會是一位好下屬。

哪怕他表現的無可指摘,可是,他的領導們也不敢輕易用他,因為他們會擔心,如果他們在謀求政績時,杜天林卻因為實情站出來同他們唱反調,那該如何是好?

這諸多一切便讓杜天林這麼多年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提起他,沒有人會說他一句不好,可是,偏偏就是升不上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