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 身異性存,歸入峨眉(1 / 2)

滅決師太明顯異樣的情緒,葉孤鴻儘收眼底,不由暗自好笑:

喂!隻是和你已故師兄同名罷了,不至於這般激動吧?我又不是他的轉世……

等等!

葉孤鴻忽然一愣:莫非這位師太,真個把我當做她孤鴻師兄轉世之身了?

他這一猜,正中滅決師太心思。

要知道普天之下的男子,滅決唯一能看在眼中、掛在心裡的,怕是便隻有一個孤鴻師兄。

孤鴻師兄雖然死了十年,但彆說現在,哪怕再過十年、二十年,滅決師太對明教、對楊左使的恨意,也未曾消弭半點。

無法消弭的仇恨,其另一麵,便是無法淡忘的牽掛。

她有多麼恨楊左使,便有多麼放不下孤鴻師兄。

葉孤鴻以幼子之軀,搏殺蒙古勇士,這番心性、算計,乃至對時機的把握,俱都深合滅決脾胃,本就對他另眼相看,因此待他報出名字,滅決第一個念頭便是:怪不得這孩子這般了得,原來他也叫孤鴻!

隨即便忍不住想:怎麼這般巧,他偏也叫孤鴻?咦!這孩子這般了得,莫非竟是我師兄轉世之身,因此身懷宿慧?

滅決師太畢竟是個尼姑,平日練武之暇,偶爾也翻看些佛門故事,恰好宋元時期,有許多散文、筆記,都熱衷傳播轉世之說。

譬如著名的《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以滅決師太的文化程度,怕是很難把這些當迷信看。

所謂凡人怕果,菩薩怕因,因果之結,往往便起於念頭一動。

概因念頭一旦生出,自家往往越想越覺有理,越想越覺無缺,從此不免深種心田,以至於化為執念。

若再久堪不破,必然鑄成心魔。

滅決師太此刻既生出這個念頭,便心不由主,下意識往下尋思:

這孩子說他名字乃是孤標傲世之孤,鴻鵠誌遠之鴻,我想這“孤標傲世,鴻鵠誌遠”八個字,舍我師兄之外,世間還有哪個男子能足匹配?

自家點了點頭,又再進一步想去:

我這一趟出行,是去王盤山尋查謝賊的蹤跡,數月不曾有獲,眼看年關將近,遂乘船沿江而上,時間本來已有些趕,誰知到得鄱陽湖,忽然欲往南昌梅嶺,探望故友曉月庵主,偏又貪看雪景,錯過宿頭,以至於被那邊大火吸引了來……

她想到這裡,輕輕把手一拍:呀,如今細想,豈不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師兄的轉世之身注定要在此等我,因此我才動念來了南昌,卻是命中注定,要我度他重歸峨眉!

一番自圓其說,頓時認定了葉孤鴻此子,便是孤鴻師兄轉世!

想起兩人陰陽相隔十載,今又重見,豈不正是“此身雖異性長存?”一時之間柔腸百轉,能不當場落淚,已算她修為高深、把持的住!

葉孤鴻隱隱看出了滅決心思,心中也自有一番盤算。

他知道元末這個時期,世道人心,皆是黑暗之極!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